週日逛市場,最chic!
作為開站第一PO,又逢久雨乍晴的秋日週末,今天就輕鬆的來說說巴黎的週末市場吧!
在歐洲旅遊,最讓人崩潰的大概就是整座城連隻烏鴉也不叫的週日吧,在多數商家都關門休假的時候 (註一),臨時要買個東西還真是不容易,遠道而來的血拼客更是大嘆浪費好時光。對於當地人來說,這天是家庭日,在家逗弄小孩、出門訪友,或是隨便DIY修個自家水管或洗衣服的什麼都好,就是千千萬萬別上班!
露天市場在旅遊書上,算是個拯救旅人的週日去處,對當地人來說,這卻是常民生活的重要成分。
若要窺見一座城傳遞世代生活的精神要髓,先往老城區走去準沒錯,至少在法國,那些老區的中心結構大致相同,市政聽和大教堂一定相距不遠,在這兩個地方附近常有個叫做rue de marché(市場路)或是place du marché (市集廣場)的地方,每週至少開市兩回,城市生活的原型不外乎就是政治+宗教+民生三者的綜合體。
巴黎的心臟地帶,早先也有個大市場,今天那個和轉運大站Châtelet相連的Les Halles即是巴黎老市場舊址。此站周邊至今日還是有些專賣魚生的商家聚集,依舊嗅得出些舊時的氣味,但搬遷以前的老市場卻是由幾個頗為集中的鋼鐵棚式建築形構而成,每一個深夜至凌晨的時分,忙碌的菜販匆忙的為城市的大血管帶進養分,日間太太們在這裡採購,先生們則在鄰近的小吧裡輕酌一杯,巴黎庶民的社交、日常的交談,就在這樣的場景中完成,1967年的拆遷實令許多老巴黎人頗為不捨。
到了今日,就算自家轉角就有個超市,每逢週日,大家還是喜歡拎個籃子逛逛露天菜場。自然的空氣流動、小販熱場的喊價聲、老顧客和老闆的閒話家常、新鮮的生鮮與蔬果以及各種社群的特色食物,現代賣場的冷凍櫃還是比不上。Bastille廣場和義大利廣場的週日市場,算得上巴黎市裡兩個很具規模的去處,穿著入時的小姐和文雅的老先生,悠閒的拎著藤編菜籃,形成一幅優雅的城市風景。
人類天性大抵相通,在這樣的傳統市場,總是找得到賣簡便熱食和廉價衣物的小販,逛市場的主婦不免就順便吃個小點,然後買件新衣或圍巾什麼的,中外皆然。市場人潮到了接近中午的時候最盛,大概過了兩點之後,菜販就漸漸收市了,這時候常揀得到用盆賤賣的大量青菜和生鮮。身為遊客,簡單挑點水果和紀念小物後,買一份可麗餅或鷹嘴豆餅捲,坐在中島上看看往來的人潮,最愜意。秋天生蠔盛產的時候,還可以順道晃到專賣生蠔的海鮮攤,讓小販為你現開生蠔盤,更是一樂事。
市場就是流動的眾生圖,生活中的美好和小奸惡,這裡一樣全。來這種市場買菜有的時候雖找得到便宜,卻也得謹防壞心商人小作弊,買得一盒看來美麗的草莓,挖到中間,才發現其實裡面混著些爛掉的覆盆子,難免影響些心情。但也有那麼些時候,那些人好奇你的來歷,聊上幾句,多少得了些片刻的友誼。
雖說來這裡買菜等不到免費的蔥薑蒜,但老闆送給老顧客的微笑,卻給了身在異鄉的人一些歸屬感。週日,來逛市場吧,這裡比巴黎的任何一處都更接近真實的法國。